香港的紡織與成衣業歷史悠久,行業近年集中發展高性能成衣產品,在世界市場上仍保持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香港的檢測和認證業為這些新興的高性能成衣產品提供重要的測試服務,支援紡織與製衣業的發展。香港的檢測和認證業具備良好技術水平和專業誠信,為本地銷售以至出口至海外的紡織產品提供安全和品質保證。
(特約報道)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HKRITA)一直致力研發嶄新物料、紡織及成衣製品,以及開發先進紡織及成衣生產技術,以改善紡織品及成衣的效能。2010年至今,中心共有31個研發項目於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得獎項,其中6個更是評審團特別嘉許金獎,成績超卓。
HKRITA行政總裁葛儀文表示:「去年獲得金獎的新型殼聚醣紗線紡紗技術系統,是中心其中一項突破性的發明。殼聚醣具生物抗菌功能,主要由螃蟹、海蝦等甲殼海產的外殼精鍊而成,能透過紡紗技術成為天然纖維。但殼聚醣在紡織過程中,容易產生靜電,令纖維容易纏繞於紡紗機的滾筒上,造成浪費。我們於是利用不同物料的摩擦靜電原理,改良紡紗機和紡織技術,令紡出來的紗線既可保持殼聚醣原來的抗菌性能和良好彈性、耐水洗性和舒適性等優點,又不會造成浪費。這項技術可廣泛應用於醫療相關的紡織及服裝產品。」
這些新研發產品的效能,實有賴可靠的檢測和認證服務來確立。HKRITA一直與不同機構合作,制定客觀的測試方法。近年,中心與理工大學共同研發出「多光譜成像顏色測量系統」,利用多光譜成像技術,提供非接觸式測色功能。另外,中心近年亦成功開發出「自清潔技術」,在布料表面加上摻雜二氧化鈦納米透明薄層,這納米層可利用光源幫助降解和去除污物、異味、細菌等。中心與檢測機構合作,為此技術制定防污性測試方法。葛儀文認為這些嶄新的測試方法有助紡織業界的技術水平穩步上揚,鞏固行業的國際地位。他補充:「因應市場需要,我們和檢測業界一直合作無間,推出不同測試方法,大大幫助高效能產品的發展。」。
隨著紡織品及成衣業不斷推出新產品,本地檢測機構必須配合市場變化而發展相應的測試服務。天祥公證行東北亞區首席執行官羅秀梅表示,常見的紡織品及成衣測試主要分為物理及化學兩大方面:傳統的物理測試包括布料的尺寸穩定性、色牢度、撕破力、拉伸強度、起毛球性能、纖維成分標籤、洗滌護理標籤、防火性能檢測等;化學方面則測試布料的成分,例如布料是否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如甲醛、塑化劑等。傳統測試的重點通常放在產品是否符合法例或客户的要求,但隨著消費者對高性能服飾的需求日益上升及漸趨多元化,近年檢測機構亦加入新的測試項目,尤其是透氣、防皺、防水、防UV等高性功能測試項目。羅秀梅說:「現今消費者除期望產品符合安全性要求外,亦追求產品的高性能及舒適度。有見及此,近年本地大型的檢測機構緊貼市場需求推出一系列的高性能測試,例如測試紡織品的觸感,以及衣物是否含有導致皮膚敏感的成分及其防靜電效能等,以迎合不同消費者的需要。事實上,紡織業不時有新興產品推出市面,檢測業須不斷更新測試技術,才可滿足市場所求。」
近年檢測及認證業發展迅速,香港的檢測及認證機構是紡織業界的首選。除了本地檢測機構能緊貼市場需要外,羅秀梅認為仍有不少原因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客戶採用香港的檢測和認證服務。「不少知名品牌的分區總部及採購中心均設於香港,而且很多衣服配件的辦事處仍集中在香港,決策人自然會選擇本地的檢測機構。此外,香港的檢測機構經驗豐富,能緊貼各國的最新標準,再加上服務快捷準確,符合客人要求。」
對於檢測和認證業的前景,羅秀梅表示樂觀,並認為業界必須與時並進,才會有更多生存空間。「檢測機構除提供測試服務外,可與客戶一起找出解決方案,研究整個生產流程可以怎樣優化,如何減少退貨等,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質量保證。」近年本港紡織品及服裝技術發明屢獲殊榮,羅秀梅認為這些新研發技術能為檢測和認證業界帶來新客源;紡織與成衣業和檢測認證業可於科研上合作,增加產品的持續性及在市場的認受性。
圖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與理工大學共同研發的「多光譜成像顏色測量系統」,利用多光譜原理,提供非接觸式測色功能。
圖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行政總裁葛儀文表示,他們和檢測業界合作,研發高水準的測試方法,滿足市場所需。
圖
天祥公證行東北亞區首席執行官羅秀梅表示,檢測業不斷發展新測試技術,以滿足新興紡織產品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