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鑑定新發展 促進中港標準接軌 面向國際龐大市場

(引言)
中國的傳統工藝文化悠久,翡翠一直是寶石之中較為矜貴及別具收藏和投資價值的一個類別。在香港檢測和認證局的支持下,香港寶石學協會(GAHK)制定了《香港標準翡翠測試方法》(下稱「新標準」),並於2017年初發布了英文版本,中文版本亦將於稍後正式發布,業界相信此舉能加快香港與內地翡翠標準進行接軌,並有助將「翡翠」及這套香港標準帶到國際珠寶業舞台,為業界持份者帶來裨益。

與時並進 提升消費信心及購物體驗

一直致力向公眾和業界推廣對寶石學認識的香港寶石學協會,早於 2006 年已出版《香港標準硬玉質翡翠測試方法》,為何相隔逾 十年之後再制定一套新的標準測試方法?

該會副主席徐建華解釋,制定《香港標準翡翠測試方法》是為了配合近年香港翡翠市場的蓬勃發展,「香港的珠寶業界一向以信譽優良見稱,自 2011 年起,內地訪港旅客對優質珠寶首飾的需求愈見殷切,不少旅客都會趁訪港期間,選購心儀的優質翡翠製品,同時本地市場的需求亦相當穩定。」

徐建華指出,隨著消費者對翡翠的認知日益提高,本地珠寶業界有必要與時並進,以加強消費者信心、購物體驗和滿意度,零售市道興旺亦有助帶動批發及加工等上游行業的發展,為香港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他透露,本地珠寶業界十分支持新標準的制定,多間寶石鑑證所已全面檢視其翡翠鑑證師的專業資歷及技能,並計劃加強培訓,以符合「新標準」的技術要求。他期望今年內鑑證所能按照這套新標準進行翡翠測試及提供證書。

釐清物理定義 填補內地標準測試之空白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院長楊明星教授,本身對地質學及珠寶玉器鑑定具有豐富經驗,已獲委託將《香港標準翡翠測試方法》英文版本譯成中文。楊教授指出,內地現行的翡翠標準側重於分級,而「新標準」則聚焦在測試方面。

「『新標準』對翡翠的定義有明確的展示,將硬玉質翡翠、鈉鉻輝石質翡翠及綠輝石質翡翠納入翡翠家族當中,這有助拓展翡翠的市場領域。至於鑑定方面,『新標準』釐清了翡翠的物理特性,同時採用科學化的測試方法,令消費者對產品更有信心。」

除此之外,由於內地翡翠標準迄今未有具體的測試方法規定,「新標準」正好填補了這空白,為內地翡翠鑑定人員提供更清晰的指引,從而有助統一香港與內地的翡翠鑑定操作程序。

香港標準 日後可望世界各地通用

在三月上旬舉行的第 35 屆香港國際珠寶展中,香港寶石學協會與香港檢測和認證局合辦了一場「香港翡翠鑑定標準及珠寶零售業服務標準的最新發展研討會」,並邀請了國際珠寶聯盟(CIBJO)主席 Gaetano Cavalieri 博士出席,與多位翡翠鑑定專家及珠寶業界翹楚同場交流。

Cavalieri 博士表示,國際珠寶聯盟一直致力於協調及促進全球珠寶業合作,以期可訂立跨地域共同語言,使所有持份者都能在公平、高透明度的交易過程中互惠共贏。聯盟多年來與世界各地的珠寶業界保持緊密聯繫,以開明的態度聽取意見。現時,珠寶相關的國際標準為數甚少,國際珠寶聯盟編制的《CIBJO Blue Books》正好填補這空間。《CIBJO Blue Books》載列的寶石標準及命名,都是由業界成員組成的技術委員會經過討論,然後編撰而成;並定期加以審視及進行適當修訂。因此,《CIBJO Blue Books》的內容在全球珠寶業界及貿易界均極具指標作用及權威性。

Cavalieri 博士透露,翡翠(Fei Cui)現未列入《CIBJO Blue Books》,隨著全球(特別是內地)消費者對翡翠的喜愛與日俱增,香港與內地的珠寶業界應積極考慮向聯盟反映,是否有需要將「翡翠」這命名及香港寶石學協會制定的「新標準」納入《CIBJO Blue Books》內,讓世界各地的珠寶愛好者都能更準確和深入地掌握對翡翠的認識。


圖片1 香港寶石學協會與香港檢測和認證局於2018年3月合辦研討會,介紹翡翠鑑定的新發展。

圖片2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院長楊明星教授認為,《香港標準翡翠測試方法》填補了內地翡翠標準的空白,為內地翡翠鑑定人員提供清晰指引。

圖片3 國際珠寶聯盟主席 Gaetano Cavalieri 博士鼓勵香港與內地業界,積極考慮將「翡翠」的命名和《香港標準翡翠測試方法》,列入行內具指標權威的《CIBJO Blue Books》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