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肆虐下,個人防護裝備如口罩和酒精搓手液,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眾在選購這些產品時,更關注其質素和安全。香港檢測和認證業一直支援本地各行各業,為產品和服務的安全和品質把關。疫情期間,有賴專業的從業員緊守崗位並且迅速應變,提供可靠的防疫用品測試服務,確保產品符合要求,為抗疫出一分力。
香港通用檢測認證有限公司互聯與產品及創新副總監胡哲誠博士表示,疫情初期,本港缺乏外科口罩供應,即使商家增設口罩生產線,香港卻沒有足夠的口罩測試能力。「與其依賴外地的測試服務,倒不如建立本地口罩測試服務,為消費者作出保障。每個專業都有被需要的時刻,我們就用自己的專業貢獻社會。」
醫用口罩測試涵蓋多個項目,包括過濾效率、壓力差、合成血液穿透阻力、微生物清潔度等。胡博士指,團隊僅花了五個月設立口罩測試實驗室,由採購到設置和校正所需儀器,最後順利提供測試服務,全靠團隊的通力合作。
「外科口罩屬醫療用品,需要達到相關特定的標準要求。而口罩由不同布料及物料組成,其檢測牽涉多個範疇的專業,包括紡織、微生物、物理測試等技術。為建立新的口罩測試服務,我們集合了多個部門的專家,同心協力解決困難,務求盡快提供測試服務,協助確保口罩的品質,以應付社會抗疫所需。」他憶述當時日以繼夜在實驗室工作,雖然工作忙碌,但看到自己曾經測試並符合品質要求的口罩在市面上發售,感到很大的滿足感,覺得工作很有意義。
為了確保實驗室的測試報告具公信力,胡博士協助實驗室取得香港認可處的醫用口罩測試認可資格。他指出,面對持續的疫情,團隊亦需要不斷改良口罩測試服務。「現在口罩款式五花八門,坊間亦出現新類型的口罩,我們會不斷研發新的檢測方法,致力確保他們的效能,以迎合市場需要,保障大眾健康。」
Caption 1: 香港通用檢測認證有限公司互聯與產品及創新副總監胡哲誠博士指檢測認證從業員為消毒防護用品測試提供最佳支援。
Caption 2: 口罩要經過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測試,確保產品符合特定質量要求。
除了口罩外,社會亦對消毒用品的需求大增。CMA檢定中心環保部經理劉俊傑表示,檢測機構會提供針對不同消毒產品的測試,例如測試酒精搓手液的酒精濃度和殺菌能力。除了在實驗室進行測試外,亦會到現場採樣,透過抽取空氣中細菌樣本或物件表面細菌樣本,再比較使用消毒產品前後的結果,驗證消毒產品的效用。
這兩年坊間不斷有新的消毒產品和技術出現,劉俊傑坦言,遇到一些產品未有公認的測試標準,他們需要研讀大量文獻,才能針對個別產品的特性訂立合適的測試方案,確定產品的效能,這亦幫助研發機構不斷改良其產品,滿足抗疫需要。「看著產品由效用不理想,慢慢改良至能殺滅99.9%細菌,是我最大的滿足。」
談及最難忘的工作經歷,劉俊傑記得疫情初期,社會氣氛緊張,特別是二零二零年暑假前社會討論復課安排,家長和教職員都甚為擔憂。當時廠商會聯同CMA檢定中心推出一個學校室內環境衛生質量檢測支援計劃,從五月底開始,為本地註冊學校免費進行校園環境細菌測試,主要針對較高風險的位置,如學生桌、椅子、廁所水龍頭等。計劃有超過五百間學校踴躍參與,他們最後在三個月內完成所有檢測,並且向學校建議有效的消毒清潔方法。
劉俊傑坦言,當時正值炎炎夏日,他和檢測團隊每天穿著防護裝備,到八至九間學校現場採樣,同時向教職員講解測試內容和就消毒方法提供各種建議,過程頗為辛苦。「雖然支援計劃的行程相當緊湊,但可以利用自身的經驗和相關專業知識,幫助有需要的團體,感覺非常值得。」
Caption 3: CMA檢定中心環保部經理劉俊傑表示,能夠運用檢測知識,於疫情下提供協助,為他帶來滿足感。
Caption 4: 透過比較空氣中細菌樣本,便可瞭解消毒產品的效用。
(資訊由香港檢測和認證局提供)